發布時間:2018-05-25 15:03:42 您是第 0 位瀏覽者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白瓷瓷塑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研修班在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順利開班。來自上海、陜西、江西、湖南、山東、廣東、四川、江蘇、福建等9個省、市的30名學員齊聚一堂,其中有博士、碩士,也有來自全國11所高校的教師。該研修班的舉辦,將培育出一批白瓷瓷塑高水平創作人才,從而促進傳統陶瓷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是什么吸引了這些優秀人才,令其紛紛將目光投向瓷都德化呢?除了我縣濃厚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陶瓷創作技藝,與時俱進的現代學徒制教學也是原因之一。
“它們每一條線都是圓線,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成圓弧狀,先注意整個輪廓,再把握線的粗細、角度……”研修班主任李根正忙著指導一位學員何派瓷塑形體特征、造型和線條表現特點,何朝宗的菩薩像臨摹起來極具難度,稍有線條不流暢,便破壞了美感與完整度。記者在現場看到,學員們紛紛專注創作,從一團泥巴開始,到輪廓初步成型,這里匯聚了眾多奇思妙想。
“我們開設這個研修班,可以讓外地的學生對德化瓷塑在技藝上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后期再通過結合德化白瓷的創作特點、工藝特色,在他們之前所學習的或者說感興趣的創作方向進行后續的獨立創作。”李根告訴記者。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陶瓷類專業進行“大師+名師”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形成了將“學院派”教學與民間“師帶徒”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研修班正是現代學徒制教學的延伸。
“課堂式的教學,學生太多,老師顧及不來,工作室的小班教學,方便開展一對一輔導,交流一些創作實踐中的個人經驗,彌補學校課堂之外的知識空白,真正從理念過渡到實踐。”工作室教師張麗芬說,這種現代學徒制的深入開展,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極大的改變。“通過這種一代一代的傳承,更能體會到身上肩負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像蘇獻忠老師,有段時間每天都到工作室里,他原本可以把時間用來創作,但他花在了培養下一代身上。”
在工藝美院里,時時有大師“出沒”,時時有名師“開小灶”,學校聘請的大師進校聯合開發課程內容,教授專業技能核心課程,小班化的因材施教,更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與就業的自然銜接。據了解,工藝美院已在校內外建立“蘇獻忠+張麗芬”“曾映雪+賴穎秦”“許瑞峰+周金田”“李錦峰+鄭振雷”“蘭全盛+楊芳”“賴禮同+賴雙安”等11個工作室,承擔陶藝、傳統雕塑、現代雕塑、陶瓷材料等教學實訓課程教學,以及在校學生創作實踐指導。
可以說,現代學徒制教學在培養陶瓷藝術人才中大放異彩。我縣正是把技藝傳承作為使命,把“工匠精神”融入血液,把文化弘揚擺在首位,追求完美和極致,精雕細琢,推陳出新,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培養陶瓷接班人,講好陶瓷故事,讓千年陶瓷文化技藝薪火相傳、發揚光大。我縣大力傳承與創新陶瓷技藝,培育陶瓷藝術人才的今天,就是德化陶瓷產業跨越發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