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09 15:51:58 您是第 0 位瀏覽者
在釉面磚生產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凹坑缺陷,如果控制不合理,很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操作、設備、原料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凹坑出現。
根據凹坑產生的原因和時間可以將其分為冷態凹坑和熱態凹坑兩種。冷態凹坑指產品施完釉后就出現的肉眼可見的凹坑,又可細分為氣泡型凹坑、油狀型凹坑、操作不當導致的凹坑等;熱態凹坑指的是因產品燒制過程中釉料中氣體未能完全排出而導致的凹坑,這種凹坑施釉后不能馬上看見,至產品燒成出窯才能看見。
冷態凹坑產生的原因與處理方法
1、化工料、釉料中帶有低熔點物質,配方中添加CMC等比例不合理,或者粒度分布粗細不均勻。筆者曾在某陶瓷廠因換高嶺土批次,其含水量變少,使得釉漿排氣不順而導致凹坑,通過減少配方中高嶺土和CMC才得緩解;釉漿中的CMC變質、發酵也會導致淋出的凹坑。
處理方法:
針對這種凹坑,要加強進料驗收,防止低熔點物質或雜質混入,一般通過水洗原料,過200目篩看是否留下雜質;熱天要防止釉中的CMC變質。應將面釉存放在陰涼處或在面釉中加入殺菌劑。
2、一些員工操作不當,使用調花釉用的攪釉棍進行調釉或者使用調花釉用比重瓶、流速杯接觸釉漿,或在鐘罩前的噴水桶洗手,也有員工上班后未洗手直接接觸釉,這些都是造成凹坑的原因之一;噴水、底釉、面釉見過添加劑及壓縮空氣中有油污染。壓縮空氣中有油污大多發生在檢修后的空壓機。這類凹坑大多數為圓型凹坑,有深有淺,位置不一。
處理方法:
針對這種凹坑,要加強員工的操作標準化,不定期檢查左中右偏差、流速等和工作桶、過篩情況等;檢查儲釉容器、攪拌機、釉泵、輸送帶和噴水、噴釉柜的壓縮空氣中是否有油污,必要時加適量的除油液體清洗。
3、噴水不均勻、噴水桶有水垢或噴水后有水滴,或鐘罩滴水在坯體表面,引起坯體局部釉漿干燥速度不一。這類凹坑的形狀是長條型或橢圓形,有時候也會出現圓形,一般固定位置單一。筆者曾經遇到過通過將噴水改為噴漿才使得凹坑有所改善的情況。
處理方法:
針對這種凹坑,要檢查噴水嘴的霧化情況,建議用刀形霧焰的噴嘴代替圓錐形噴嘴。檢查噴水后是否還有大點水滴滴在坯面上。
4、釉漿中有氣泡不易排除,這類凹坑的形狀一般呈圓形無尖底。主要原因是使用了觸變性很大的原料,如霞石(含鐵量高)、煅燒中鋁粉等。有時也會因色料加入量過多,而導致氣泡排不出來。因此黑色色料必須經過水洗或浸泡后,倒掉上層液體才能加入釉中使用,筆者曾經處理過在釉中加入5%黑色色料出現的凹坑。
處理方法:
針對這種凹坑,要隨季節變化調整輔料加入量,控制比重和流速、觸變性,盡量不使用觸變性大的原料。
5、壓機滴油造成的凹坑,這類型凹坑多表現為較淺的圓型凹坑;干燥窯有很小鐵銹水滴入坯中造成凹坑,這類型凹坑大多呈尖狀;淋釉房工作環境不好、溫度偏高,空氣有粉塵或其他物質等落入未干釉面;坯面衛生差,粘粉導致的凹坑;皮帶輪與皮帶之間有很大縫隙,傳動電機速度快,有水甩到未干磚面,這類凹坑隨機性不大;鐘罩處皮帶凹槽或接釉槽偏高導致反彈造成凹坑;工作桶電機攪動速度過快或工作桶溫度過高導致的凹坑;漿池攪拌速度過快或溫度過高導致的凹坑,一般設置漿池轉速20~40轉/min為宜,轉10分鐘,停30分鐘。
處理方法:
針對施釉【淋釉、甩釉(打點)】后的產品,在釉面未干之前要設防護罩,要有專人檢查施釉后有沒有落臟。制作高亮釉的車間內所有的噴釉、噴膠水裝置都必須裝吸塵裝置,防止外逸;加強坯面衛生,避免粘細粉;不定期清洗設備、修正電機速度。
熱態凹坑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面釉始熔溫度低,高溫粘度大,化妝土的燒結溫度過低或窯爐溫度過高,燒成曲線不合理,燒成時氣體排出之后來不及熔平而產生凹釉。這種凹坑滿面都是,形狀大多為細小半球形狀。
處理方法:
針對這種凹坑,要適當提高預熱帶的坯溫,提高面釉的始熔溫度和化妝土的燒結溫度,使氣體排出后釉面能及時熔平。
2、坯料有一些能低熔點原料也會導致凹坑,這類凹坑需要敲開坯體看斷面。
處理方法:
針對這種凹坑,要保證粉料一定要經過24~72小時的陳腐,使粉料水分均勻,含鈉電解質晶體分解,假顆粒分散開。必要時添加NaOH固體,一般60g/桶,用熱水化開過篩加入備用桶。
凹坑出現時,要找規律,從凹坑的形狀,大小,數量,位置等來判斷是油坑還是操作問題,觀察釉幕是否有氣泡流下,坯面衛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地方逐一排查,無法排斷時可少量添加NaOH緩解。